随着征信报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社会上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群众急于删改不良信息的心理,大肆宣扬能够“修复”或“洗白”征信,实为牟取不法利益,轻信可能会遭受信息泄露、资金损失等严重后果。他们的卖家秀“天花乱坠”,真实的买家秀“痛彻心扉”,让我们擦亮双眼,守护自身征信权益,谨防“征信修复”骗局。
案例简介:
40岁的王先生从农村来到某市创业,经营一家餐饮店。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因征信不良被拒。焦虑万分的王先生,在网上搜索解决办法,随机弹出多家征信修复广告。王先生选择了其中一家联系,该机构声称“专业从事征信‘修复’和征信‘洗白’,保证三个月删改成功,否则全额退款”,但需先支付1万元服务费。急于获得贷款的王先生未及细想,便支付了费用。王先生等了一段时间后,一直没有收到消息,该机构称正在处理中,加急需要再加2万元。王先生只能等待,三个月后再次联系该机构,已联系不到。王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泉心消保提醒您:
征信领域根本不存在“征信修复”概念。对于确因本人原因未按时足额还款产生的信贷逾期记录,任何机构和个人均无权更改或删除。利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删改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而且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
征信小贴士:
征信系统对信息主体履约情况进行客观准确记录,如果因个人原因导致的逾期无法删改,还清5年后即不再展示。如果认为信息展示错误或遗漏,可以向业务办理机构或人民银行提出征信异议申请修改,征信异议不收取任何费用。
养成良好信用习惯,才是避免信用报告出现逾期的有效方式。记清还款日,到期足额还款;联系方式变更后及时告知金融机构,及时关注相关提醒;定期查询自身信用报告,查询信贷、还款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改错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