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创新提质 齐鲁银行稳步前行
齐鲁银行成立28年来,始终与济南同呼吸共命运,同频共荣。作为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设立的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秉持“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区域争排头、行业创一流”的目标奋力走向前。战略布局根植济南,立足山东,辐射天津、河南、河北;拥有237家营业网点、12家村镇银行。截至第三季度末,资产总额达6681.3亿元,营业收入94.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6%,净利润34.22亿元,同比增长15.32%,经营发展质效持续向好。
科技金融 筑强发展引擎
齐鲁银行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齐鲁银行创新推出“456”工作机制和“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将专精特新作为科技金融的核心客群,推动金融服务增量扩面、聚能成势,已成功服务济南市60%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78%的“小巨人”企业。相继推出星火贷、科创易贷、科研贷、远期共赢利率贷等创新业务,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战略新兴产业、优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显著提高科技研发信用类、中长期、低成本贷款的投放规模,成为齐鲁银行支持省内科研主体科技创新、促进我省人才引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截至第三季度末,齐鲁银行科创贷款余额323亿元,较年初增加86亿元,增速37%。
绿色金融 绘就生机画卷
齐鲁银行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产品、广渠道、多样态的综合金融服务,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增添金融动能。
重点推动,优先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分类施策,支持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绿色转型。“低碳益贷”等产品积极应用山东省人行碳减排政策工具,不仅满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低成本融资的需求,还发挥了绿色金融资产配置的功能。抢抓机遇,推进转型金融业务。对接威海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当地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及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工作。
截至2024年10月末,齐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360亿元。在“第六届‘铁马-中小银行’评选”活动中,荣获“铁马-最佳绿色金融中小银行”奖。
普惠金融 润泽美好乡土
齐鲁银行着力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用实际行动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破解小微企业、“三农”客户融资难题。通过打造齐鲁普惠微平台,创新推出11款线上普惠贷款产品,实现信贷产品的办理线上化、风控智能化、运营数字化、操作便捷化。推广“一县一品”业务模式,陆续研发推出济南济阳“黄瓜贷”、东营利津“黄羊贷”等几十款特色惠农贷款业务产品,现已扎根50多个县域。持续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衔接与沟通,“乡村振兴—粮食种植贷”“惠农经营贷”等特色惠农信贷产品依托“政银担”三方力量共同开展涉农客户贷款业务,以产业集群、特色农业示范村、龙头企业产业链等模式为切入点,实现批量运作。
聚齐鲁之力、尽担当之责。截至9月末,齐鲁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740亿元。
养老金融 助力老有所养
齐鲁银行打造贯穿养老服务宣传、财富规划、产业发展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的养老服务新生态,扎实做好养老金融服务供给。
近年来,齐鲁银行持续做好济南市20余万老年客户的养老代发工作,年代发金额已超70亿元,聊城、泰安、滨州获批当地社保卡业务发卡资格;开设近50家老年大学齐鲁银行分校,面向在校老年学员开设防范电信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课程,提升老年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创新老年客户手机银行“简爱版”,增大浏览字体、简化操作功能,聚合老年人关注的服务功能,打造专业版养老金融服务模块;线下网点持续做好适老化服务改造,“爱心早班车”在养老金代发日,提早网点开门时间……
目前,齐鲁银行50岁以上养老及备老客户金融资产占比超过64%,已陪伴超261万户养老及备老客户,有齐鲁速度,更有齐鲁温度。
数字金融 赋能转型提质
乘数智之翼,赋能高质量发展。齐鲁银行在经营与管理体系,经营策略、产品服务方式和组织协同机制多方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通过搭建“银企家园”统一服务门户,建立涵盖资产池管理、泉信链服务、票据业务、保函与国结业务、财资管理以及现金管理等多元化服务,实现资金高效运转和风险有效控制。在新市民公积金租房贷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各地公积金中心数据库,描绘用户精准画像,制定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贷款方案。手机银行“智慧APP6.0”再升级,六大生活场景满足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荣获CFCA“2023数字金融金榜奖-手机银行最佳创新体验奖”。
未来,齐鲁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做好主责主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筑牢安全防线,担当社会责任,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齐鲁力量。